第二届中医药国际化发展论坛在京举行
6月7日,以“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前景探讨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”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医药国际化发展论坛在京举行。张伯礼、孙光荣、刘清泉等专家作专题报告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,人民网总编辑罗华,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终身荣誉理事长白书忠等出席论坛并讲话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以“中医药守正创新,走向世界”为主题作报告,国医大师孙光荣对中医药相关政策进行解读,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以“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筛选从基础到临床”为主题作报告。与会专家围绕“如何打造中西医并重,彰显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优势”“如何促进中药质量提升和国际化”“中医药科技创新的前景探讨”等进行交流。
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,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终身荣誉理事长、原总后卫生部白书忠部长,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,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,中国工程院院士韩雅玲,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运,国医大师孙光荣等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此次活动,共同探讨中医药助力基层慢病管理、中医药守正创新、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等一系列重要议题。
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表示:“当前中医药事业迎来了传承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,让我们以更加宽广的胸怀、更加自信的胸襟拥抱现代科技、拥抱世界,尊重规律,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,推动中医药现代化、产业化,推动中医药产学研用一体化,与世界各国的医药卫生同行密切合作,为世界人民健康福祉,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”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表示:“当前,中医药事业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,但是仍有三大问题需要解决:一是要提供更多科学的临床疗效证据;二是要利用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来保证药品的高品质、高质量;三是要规范化种植和管理以实现无公害中药材。我们需要以疗效为根本,以现代科技为支撑,以标准为引领,通过引进全球先进研发及产业技术,助力中医药现代化,推动中医药走向国际,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,共享中医药健康服务。”
中西医结合、中西药并用,促进基层慢病管理
近年来,中医药在慢病防控领域的作用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。政府相继颁布了《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(2016—2030年)》、《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》等一系列文件,提出“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”、“促进中西医结合”等措施,为促进中医药防治慢病指明了路径,同时号召“加快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建设”、“加快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”,以切实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创新发展,更好地满足当代防病治病的需要。
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表示:“中医药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。广大基层老百姓,特别是老年人群,对于中医药有着普遍且强烈的文化认同。因此,为全方位全周期提升人民健康,坚持中西医并重、打造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健康发展模式,是符合中国特色和人民需求的解决方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