辛弃疾的一首词,以中药名为线,蕴含着感人肺腑的感情
在我国历史中说到中华的瑰宝,一定会提到唐诗宋词,唐诗与宋词的成就远远高于其他朝代的文学作品,甚至成为中小学生接受文学教育的基础性内容。
唐诗有很多的代表诗人,比如李白,他的作品很是洒脱自在,成为很多追求自由之人的追捧者,还有像杜甫这样忧国忧民的诗人,他的诗作中更多地体现的是现实主义内容,更多的是对战争之下百姓艰难处境的思考;宋词的风格也是两者兼而有之。
宋词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词人,名叫辛弃疾,他是南宋的将军,是南宋好多的作品均表现了对宋朝的爱国之情以及对局势的思考。
在众多的作品中,有一个作品是非常特殊的,在这首词中辛弃疾一共使用了二十五个中药名,这首词就是《满庭静夜思》,这首词可谓是一首奇文,非常值得一读。在本文中便是对这首词进行详细的讲解。
《满庭芳静夜思》 辛弃疾云母屏开,珍珠帘闭,防风吹散沉香。离情抑郁,金缕织硫黄。柏影桂枝交映,从容起,弄水银堂。连翘首,惊过半夏,凉透薄荷裳。一钩藤上月,寻常山夜,梦宿沙场。早已轻粉黛,独活空房。欲续断弦未得,乌头白,最苦参商。当归也!茱萸熟,地老菊花黄。
作为南宋著名的词人,所写的词作足足有六百多首,包含的很多的内容,有对家国的思考,也有对妻子的思念,甚至还有一些是对自己晚年退休生活的想象,这些都跟辛弃疾丰富的人生阅历有关。
在辛弃疾早年的时候,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,面对金人的屡次进攻,他义无反顾地加入反抗金人的起义,甚至还亲自申请前往前线打仗,在面对血雨腥风的战场中,他想到了自己的妻子,这首《满庭静夜思,》正是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,充满着二十五种中药。
“云母”、“珍珠”、“防风”和“沉香”是上片中体现的主要的是战场中的植物,这样的描述方式来描写辛弃疾本人眼中的战场,难免有一些凄凉的感觉,但是没有显示出来那种孤独的感觉,想必着也算是辛弃疾本人陈述方式的高超之处。
根据我们对辛弃疾的了解,他是一个非常有长远眼光以及爱国之情的一个将军,他把战场当作自己建功立业、实现愿望的方式,因此上战场对他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危险的差事,而是对他来说的幸事。
下片主要是用来表达辛弃疾本人的感情的,也就是对妻子的思念之情,胸有大志的辛弃疾一方面认为战场是实现自己梦想的地方,一方面又难舍妻子,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。
上片和下片体现了辛弃疾不同的情感,这样的硬汉同有铁骨柔情的时候,希望可以尽快结束这场战争,回到家中与妻子团聚。
以中药作为主线来创作一首词,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做法,有一些诗词是以中药作为一首诗词的点睛之笔,有的时候把中药作为一首诗词的重中之重,比如这首《满庭静夜思》,还有的诗词甚至把中药把作为一首词的名字,总之以中药入诗词,是我国历史中非常常见且有意境的一种做法。
作为一种常用的做法,以药名入诗词是非常常见的,但是难免有一种刻意为之的感觉,辛弃疾的这首《满庭静夜思》,在描写中药的时候做到了自然妥帖。
甚至是觉得这样的描述会更加的贴切那个场景,这也体现了那个辛弃疾的真实处境以及真实的心境,尤其是表达对妻子的思念在这里更是达到了高峰。
古诗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,将汉字押韵艺术,和声律之美,表现得淋漓尽致。唐诗的凝练,宋词的意境深远,曲调悠长,都给了我们极大的心灵享受。
尤其是宋词,豪放派和婉约派所诞生的词作,百花齐放,将宋词点缀得更加闪耀。像是李煜的“亡国之词”;苏轼的“狂放豪迈”;李清照的“婉约愁绪”,都能给替我们诉说心中的喜怒哀乐,抒发各种情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