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用法有讲究,自己煎药该注意什么?
现在,信任中药治疗效果的人在增加,去药店买药也经常被推荐使用中药。
但是中药也是双刃剑,合理使用可以预防疾病,反而有可能影响健康。
今天小编说明中药怎么吃最有效,最正规。
中药不像西药,只有分时、分量,在煎煮方法、服用法、用量、服用时间、服用温度等方面都有讲究。
首先,服用中药有温度要求。 中医要把外感风寒、寒邪发胃引起的胃溃疡、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列入寒证,热服汁液,达到赶上风寒、健脾温中的目的。 用寒凉药治疗热性病证如肺炎、支气管炎、风热感冒等疾病中出现的口干、舌红、便秘等,凉服或冷服是合适的。 对于一般的汤,比如滋补类中药,温服即可。
其次,服药时间取决于病情和药性。 一般来说,补药应该饭前服用,防虫药和腹泻药应该空腹服用,胃肠刺激性的药及其一般药应该饭后服用,宁神安眠药应该睡前服用。
另外,内服丸剂、散剂都可以用热水吞下,加酒是为了提高其宣扬,用淡盐水服用是为了入药。 当然,中药的服用方法有更具体的要求,所以需要遵从医生的指示。
最后,必须注意服药后的护理。 比如,吃了发汗药后要安静,吃辛温发泄药应该涵盖,吃辛凉发泄药不应该涵盖。 服用发汗药者,应取通体微汗,不可出汗。 避免出汗过多虚脱(特别是老年人)。 如果发现吃药不出汗的话,可以加入热水和热粥帮助药力。 吃了发汗药后,不要吃酸味的食物和冷饮。
自己煎药注意什么?
自己回家煎药,很多人往往拿不出手。 这里向大家提示几点注意事项。
一、中药洗不掉
有些患者觉得买的中药有点脏,我喜欢回家洗了再煮。 中药饮片来源广泛,最主要的是植物药,包括根、茎、叶、花、果实、种子等。 还有矿物质药、贝壳类药和动物药。 这些药材在加工中经过炮制工序,只要药剂师根据处方配制,患者就可以回家直接煎。 不需要清洗。 另外,有些患者认为打开包可能会脏,于是拿出来。 这样,也许可以去除有效成分。
二、反复煎两次加热水
做第一次烧烤之前,通常先用冷水浸泡,然后直接烤。 但是,第二次烤的方法建议使用温水或热水。
三、你最好用砂锅
传统上,我们通常建议用砂锅煎药。 不推荐铁锅、铝锅。 因为含有金属元素,所以会影响药效。
四、要掌握火候。
一般的煎剂,用火烧开后,弱火后,用火煮。 但是,解表药(有风寒解表药和风热解表药。 常用于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等)需要用武火直接煮,然后煎10~20分钟,然后把药汁全部拿出来,加入水煎第二煎。 第二次煎也用武火煎,煮沸后保持5~10分钟。
"常见的中药也不能随便使用。 "
许多人有人参、鹿茸等亲友送的珍贵中药。 有些人买金银花等常见的药材代茶饮。 有些人买中药回去吃。 这三种情况往往不经过中医辨证,容易产生误区,所以在这里分类注意。
有些贵重的药材总是拿不到。 比如整个西洋参面团很硬,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吃。 其实可以用纱布包,用刀具背在砧板上打碎,煎汤服用,泡水服用,去药店用铜锤粉碎后,放入胶囊服用。 每次服用3~5克就行了。 需要注意的是,必须区分西洋参和人参。 人参是补气的,性温,西洋参是补气养阴的,性干寒。 服用前最好让中医鉴定一下体质。 还有鹿茸。 鹿茸是补阳药,常用用法是泡酒喝,能充分发挥药效。 不喝酒的人可以先用水泡花三十五小时,然后放在锅里炖。
有些常见的中药在使用时也要十分注意。 例如,牛黄解毒丸和牛黄解毒片是老百姓家的常备药,多用于喉咙痛、嘴角起泡、大便干燥等火中。 牛黄解毒丸中含有雄黄,即硫化砷,如果这种物质使用不当或长期使用,确实有可能造成危害。 所以,建议这种药对症治疗,不要长期服用。 像长期便秘患者一样,不要依赖这种药,应该立即去看医生。 含朱砂的中药,如复合芦荟胶囊、朱砂安神丸等,其主要成分为硫化汞,积累在人体内会引起中毒,不适合长期或大量食用。
最后,有几个特殊的人。 使用常见中药时也要特别小心。 比如麻黄可以收缩周围的血管,使血压上升。 因此,高血压患者最好服用这样的药,咨询医生。 杞菊地黄丸是从六味地黄丸发展而来的方子,在六味地黄丸中加入枸杞子和菊花,因此补肾和肝脏,具有滋补肝肾和明目的作用。 长期吃比较安全,脾胃不好或者腹泻多的患者,使用时要注意一点。